终于在这个周日的下午打算再启 Weekly Digest 的计划了~不过第一个月都快过去了,所以第一篇就暂且是个 Monthly Digest吧~

生活

感觉从十一月以来就一直在过节~跨年虽然没什么活动,不过年三十的时候和 H 同学在家里吃了一顿年午饭,然后下午打了一下午 Overcooked!虽然我们水平很菜(其实主要是我和 R 同学拖后腿lol),但是好开心,屡屡爆发出爽朗的笑声(以至于晚上感觉嗓子都笑哑了😂)。上周通过她乡的 Discord,从威威和椒老师那里买了二手的 switch 和健身环,感觉即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挺期待的~

这周签了工作的 offer,签的时候大概有俩可选,觉得都挺好的,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去一个钱稍微少了点的传统行业看看,主要是有点好奇在那样的公司工作是什么体验(希望不要好奇心害死猫😂)~听说那里的 work life balance 会好一些,希望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东西以及发展自己的爱好吧~现在就希望各种手续还有签证什么的可以顺利办好 🤞🤞🤞 签完 offer 之后心理轻松了不少,得以写了去年的总结,做了一些去年的手帐,做了一些手工,整理整理房间等等,感觉是自裁员之后难得的悠闲时光~

drawing

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放飞自我地熬夜读完了这本书,很感慨。这本书算是有一点个人传记色彩,讲述的是作者阿扎尔·纳菲西从美国回到伊朗后,遭遇伊斯兰革命的故事。在那段黑暗疯狂的岁月里,她在大学教着和“革命”格格不入的西方文学课,后来因为政治立场她辞去了教职,不过挑选了七名女学生,在自己家的客厅每周举办读书会,读纳博科夫,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还有奥斯汀。这本书里既有关于革命的记述,关于在一个专制宗教国家生活的细节,也有个人应对的努力和非常深刻又复杂又矛盾的思考,还有那些关于经典作家如奥斯汀,纳博科夫,菲茨杰拉德等的讨论,而且对他们的讨论和理解又是结合了在伊朗生活的经验,所以角度非常有特色。虽然这样的生活真的太艰难太可怕了,但拥有这样经验的人的生命厚度真的不一样,平常的话语里都蕴含着很大的力量。下面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点吧~

第一个点是在课堂上他们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打官司。辩论双方一方认为这本书非常不道德,里面竟是些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荼毒,另一方认为这完全是胡说,是对这本小说完全不理解造成的误读。我个人当然是站在支持小说的立场,学生们的辩论真的是非常精彩。不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观察是作者发现很多学生是支持小说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像反对小说的那些人一样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他们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这本小说——反正就是喜欢。个人觉得这个观察非常敏锐,日常我们看到一些新闻也是会有类似的事情,很多人的立场可能都是明确的,但是没有表达出来,最后我们看到的表达都是立场更为极端一些的,但是他们声量大,而且充满自信。

第二个点是关于小说的意义上。这本书里反复提到小说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同理心。好的小说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并不是简单的”他是对的他是错的“,而是充分展现出人的复杂面,每个角色即使是坏人也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我们不认同甚至讨厌他们,但也会有一块小小的地方理解他们的做法。而且作者认为现代小说里最大的反派恰恰就是缺乏这种想象力和同理心的人,而不是经典的那种英雄叙事,比如《洛丽塔》里的亨伯特,他就是独裁者,“他欠缺对别人和别人生命的好奇心,即使至爱洛丽塔也引不起他的好奇。亨伯特和大多独裁者一样,唯有他自己对别人的观感才是他关心所在。”而英雄也从那种传奇里的英雄概念转换为了不计代价捍卫自我尊严的人。另外很有趣的是书里也提到,“审查”其实做的就是很类似的事情,他们把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强加在所有人之上,试图控制所有人。

第三个点是关于女性的主题。在伊朗的生活很压抑,而在伊朗生活的女性更为压抑,不仅是面纱的问题,还有教育的问题,还有所谓的“家庭”本分的问题。作者邀请的这些女学生里有各种各样背景的女性,有教徒,有内心很反叛的人,有进过监狱的人,书里也讲到了很多她们个人生活的故事,都非常艰难。

第四个点是一个我以前从未想到过的点,是关于本来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们的感受。在书的最后,女学生玛荷西说她感受到自己在丧失自己的信仰,动辄质疑自己的信仰。过去她作为少数族群需要不顾一切捍卫自己的信仰,人们一直告诉她在正义的伊斯兰通知下一切都会改观,结果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第五个点是作者描述的关于家的感受。她写的太好了,这里直接引用“那天我觉得自己即将失去某种东西,不由得哀悼起尚未发生的死亡,仿佛我私人的一切都被粉碎了,就像小野花必须让路给更华丽的花卉,让一切井然有序。我在美国念书时,不曾有过这种失落感,在那些年头,即使思乡情切,我仍十分有把握家是我的,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回去。直到重返故乡,我才领会到流亡的真谛。当我走过那些我所深爱、怀念的街道时,我觉得仿佛正在踩碎躺在脚下的回忆。“作者最后选择了离开伊朗,虽然也挣扎了很久,还伴有很多自责,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作者在最后的后记里说到自己最终无法陪自己的母亲走过最后一段路,这份哀伤将始终与我们两人对极权体制共同的憎恨相伴相随,纳博科夫谴责极权体制是以绑架感情的方式绑架了人民。虽然表面上中国和伊朗有很大的区别,但个人觉得在这一点上还真是达成了一种“共识”。

电视剧

《舞伎家的料理人》

装宜家一晚上binge看完😂讲的是俩女孩想来祇园做舞伎,一个天赋异禀,但另一个在做吃的上天赋异禀最后成为料理人,天天投喂大家(尤其投喂自己的朋友)。画面温暖,吃的看着不错,季代人好得有点不真实,就是很甘愿付出那种,也不会因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就不开心,而且那个笑容真的太有感染力了。有人说这部剧美化了舞伎真正的生活,我才疏学浅不是特别了解,里面针对这个有提到一些希望做的改变比如为啥结婚就不能再做舞伎,为什么要陪酒,虽然是想作为艺术传承,但是很多男性还是把她们作为一种消费品看待的现实。

《四重奏 Quartet》

看之前还以为这部是像《交响情人梦》那样的中二片,结果居然是残酷世界互相取暖片,果然是日剧经典~这部剧讲的是四个与音乐相关的青中年人看似偶然般地邂逅了,他们分别是第一小提琴手卷真纪、大提琴手世吹雀、中提琴手家森谕高以及第二提琴手别府司,他们组成了一个叫做“甜甜圈洞”的四重奏乐团,主要在一个高端饭店演奏。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四个人的秘密也逐渐暴露,每个人都有着不愿提起的往事,而且都又一些“不可告人的”接近纪的“目的”。不过虽然有着猜疑,有着复杂的过去,他们在一起演奏音乐中获得了很多慰藉,也获得了难得的友谊~虽然他们的水平无法登上大雅之堂,但是谁又能否认在这其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呢~

演出

前脚看完日剧《四重奏》,后脚就去看了两场真的弦乐四重奏表演,都非常喜欢!

Emerson String Quartet

第一场是大名鼎鼎的 Emerson String Quartet~这是他们的告别季演出,他们将于今年秋天正式解散。这一场他们演了四首曲目,分别是 Bartok 的 String Quartet No.2,George Walker 的 Lyric for Strings, Schostakovich 的 String Quartet No.12,和 Beethoven 的 String Quartet Opus 59, No.2~感觉技巧性都很强~不过 Bartok 和 Schostakovich 的两首都把我听得有点蒙圈,所以个人还是最喜欢 Beethoven 的那首~

Danish String Quartet

Danish String Quartet 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弦乐四重奏乐团~他们除了演奏古典曲目以外还关注 folk music~我第一次听他们也是在他们的 folk music 专辑 wood work 里。这些 folk music 非常 accessible,旋律好听,节奏易把握,而且时长也短很多哈哈哈~这一场他们先演奏了三首古典作品,分别是 Haydn 的 String Quartet, Op. 20, no. 3,Schostakovich 的 String Quartet No. 7 和 Britten 的 Three Divertimenti,三首都属于那种有些“俏皮”,有些“摇滚”的那种,个人非常喜欢 Britten 的 Three Divertimenti~感觉 Britten 的音乐在现代和传统间游走,易听性比较强,但又有现代之处,感觉很有趣~ Danish String Quartet 的演出氛围比起 Emerson String Quartet 要轻松很多,更具表演性质,比如他们会跺脚,也许是方便同步(?不过感觉好像不是传统的做法),不过也感觉他们非常享受这些音乐~第四“首”算是个民歌串烧,具体那些都叫啥名字我都不知道,但都是比较易听好听的~个人还是挺喜欢各种folk music 的,感觉非常的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复杂的技巧,但是就很有感染力~在这套民歌串烧里,还看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弦乐的演奏方式,创造出了很多很神奇的声音,甚至有点像电子音乐里会出现的声音,还挺神奇的~可惜不知道这些技巧的名字哈哈~

BSO

这个月还去了两次 BSO,第二次的印象不深了,就说说第一次吧~主要是去看小提琴家 Midori 的表演,结果被她后面那首现代作品 Eternal Stranger 种草hhh 这个曲子是有演员表演的,讲的是假如贝多芬是一个来自中东,去欧洲的移民,他一路上的心路历程。后面无缝衔接了贝多芬的 Symphony No.3 的葬礼进行曲和他的 Leonore Overture.虽然基本上没听懂演员的台词,但个人感觉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好的表演。

播客

《迟早过年》

《迟早更新》的《迟早过年》系列节目已经迎来第七年了(我的天呐!)。今年的形式很有意思,每天是一种鸟,然后再讲一本书~两位主播都在过去一年开始了比较专业的观鸟活动,讲每一种鸟的时候不仅会说到他们的样貌,习性,叫声,还会说到一些这些鸟在文化中的形象等等很有意思!反而是书的部分大多数都记不清了😂记得有一集说到了一本书,讲的是在5、60年代偷渡去香港的一批人的故事,还挺有趣的~

《不明白——萧瀚:中国古代的女改革家》

这期还挺有意思的,讲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女性政治家(其实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位)。嘉宾认为好的改革是更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更少地折腾老百姓。诸如汉武帝这种开疆拓土的,其实就不是好的改革家,因为损害了民生,差点把帝国都整垮了。另外提到了很多历史上对女性从政的污名化问题,整个传统社会的男权思想使得对这些女性政治家的评价都非常偏颇,她们做的好的事情就淡化,或者说是靠大臣,她们犯的错误就是全是她们的错,别人一点责任没有,和对男性皇帝的宽容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这期博客还有很大一部分在为慈禧正名,这位嘉宾认为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首先她的辛酉政变终结了八大臣的胡搞,在她交还政权给光绪之前,屈辱的外债都已经还完了,老百姓过了30年平安的日子。而且她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另外还进行了三次改革运动,尤其是清末新政。虽然清末新政有点像她造成的庚子拳乱、辛丑大祸之后的赎罪,但是她在这期间尝试了立宪,倡导女学,还想解决缠足问题和太监问题等等,都是很现代化的。

感觉这期播客算是打开了我的视野,引发我更大的兴趣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播客中也推荐了几本书,准备去看看~

Happiness Lab: Stop Looking for the Perfect Job - a “Good Enough Job” is Just Fine

这一期在的主题在最近几年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谈了~感觉这几年大家对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很多人也会提到自己在工作中的 burn out,厌班,还有诸如躺平,quiet quitting 之类的潮流,去年 Bullshit Job 这本书的翻译版也在国内很火。这一期播客倡导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身份完全绑在工作上,要让自己的身份多样化。另外提到了要自己定义和工作的关系,不然你的关系就只会被雇主定义(大多情况下就是工作是你的一切😂)。另外还提到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有用的点,就是要避免把自己的爱好“工作化“,比如本来只是喜欢跑步,但是觉得一定要跑个马拉松才行。要学会享受做这些爱好,他们就是ends,而不是为了另一个”成功“的 means~

Quote

人生には、三つ坂があるんですって、上り坂、下り坂、まさか。

人生有三个坡:上坡、下坡、意外坡。(《四重奏》)


这周的 monthly digest就到这里啦~大家这周都看了/听了/学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在评论里留言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