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哈佛艺术博物馆,《地下室手记》,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

生活

丙烯

很久没有画画了 ,这回翻出了很久以前买的丙烯颜料和两个很小的 canvas~之前只画过三四回丙烯,都是在 paintbar 画的,大概20多块钱一次,场地提供颜料和画布,还有老师带着一点点地画,画完可以带回家,然后还可以买酒买小吃之类的(不过我都没买过哈哈),挺好玩的。这周找了俩教程跟着画一画,发现还是挺难的。丙烯这个媒介和我之前比较熟悉的水彩(其实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丙烯干了之后就防水了,而且颜料的覆盖性特别强,好处是如果画的不满意,完全可以重新覆盖画一幅,坏处就是留给你操作的时间比较短,比如想 blend 两个颜色达到那种过渡效果,如果上一个颜料干了那就只能全部重来一遍😂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实验直接把颜料挤到画布上来画,可以节省一点时间,防止上一个颜料干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丙烯颜料本身在调色板上干了之后也没法用了……所以如果想着回去用之前调的颜料基本上不可能,只能重新调,但重新调又没办法和之前的颜色保持完全一致………………另一个面临的问题是水量的问题:如果笔非常干会有一种颜料推不动的感觉,比较难画出连续的线条,但如果笔特别湿又很难控制笔的 precision……说了这么多感觉主要还是自己对这个媒介的了解不够,还是需要看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做一些基础的练习~

drawing

Havard Art Museusms

周六的时候临时决定去一趟 Havard Art Museums~周六早上这个博物馆对麻州居民免费(它们的免费项目真的很多!非常良心)。之前去过大概一两次这个博物馆,对它的藏品还是有一定了解,不过这回还是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尤其是下午跟了一个本科学生的 guided tour,发现了两个很喜欢的作品,非常开心~

Havard Art Museums 其实是三个博物馆组成的,Fogg Museum(福格博物馆),Busch-Reisinger Museum (莱辛格博物馆)和 Arthur M. Scakler Museum (塞克勒博物馆)。不过其实三个馆现在是在一个建筑里,所以参观起来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太大的分隔。其中福格博物馆现在主要是西方的绘画雕塑为主,Busch-Reisinger Museum 主要是以德语国家艺术为主,而 Arthur M.Scakler Museum 以东亚艺术收藏,以及埃及和伊斯兰等古代文明收藏见长。

战国山镜

第一眼看到这两面镜子(一面是“四山”,一面是“五山”)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这上面的“山”字哪里像战国时期的,分明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山”字。《路书》里提到这个四山镜可能是最大的四山镜,而且保存特别好。个人觉得五山镜更有意思,因为这些山纹还形成了一个星星的图案。

两岁圣德太子像 Prince Shōtoku at Age Two (Shōtoku Taishi Nisaizō)

这件雕塑自己逛的时候几乎略过了,还得拜导览所赐才知道了这背后大有乾坤!圣德太子的故事本身有点魔幻,大概就是这孩子是一“佛教神童”,两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双手合十,面向东方朝佛礼拜,举止神情俨然是成人的模样,之后佛赠予他一菩提子在手中——在这座雕像的手缝里可以看到。这木雕本身就非常好看,讲解员说搬运时发现它叮铃桄榔响,调查发现他的身体里藏着一大堆经文,造像,舍利等等东西,有好几十件~而且他身体里还有置物架放这些东西,太神奇了~

“Untitled” (Portrait of Michael Jenkins) by Felix Gonzalez-Torres

这件作品也是在导览中发现的~我们参加的导览的主题是 portrait (肖像),这是讲解员带我们看的第一件作品。和大部分人熟悉的肖像完完全全不同,这“幅”肖像由一堆关键词组成,每个关键词后面跟着一个年份。这个作品在三楼走廊的墙面顶端围了一圈,淡蓝色的字如果不太注意完全会被忽略。这个作品的作者是 Felix Gonzalez-Torres,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另一个作品 “Untitled” (Perfect Lovers)。在这个作品里,他认为一个人的肖像不是人的脸构成的,而是被他的人生经历塑造,所以他让他的主角 Michael Jenkins 选一些对自己很重要的关键词和年份,构成他的肖像。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机构购买这件作品时,它们可以加上和自己相关的关键词。2014年哈佛大学购买这件作品时,有九位学生参与了选择新的关键词的讨论,他们从自己的个人生活或者和学校相关的经历出发,加入了新的关键词。讲解员讲了其中一个关键词背后的故事 “Banana Bread 2013”,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故事发生在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时候,提出这个关键词的学生的一位舍友参加了那年的马拉松,但是当晚因为各种封锁他没有回来,大家都非常担心他的状况。第二天清晨他终于回来了,还带了很多的 banana bread 给自己的舍友们分享。感觉这个故事充分的展现了这件作品的魅力,它的私人性,可以随着时间和不同的人进化的能力,都让人感叹是一个非常令人佩服的现代艺术的案例。 drawing

浮云社公演

周六晚上仰仗吉力兄去看了浮云社公演~浮云社是波士顿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相声社,之前久仰大名但是没有听过。其实这是我第一回听现场的相声表演,很精彩~~~除了有经典的片段以外(其实我也没有很懂),还有一些政治梗和美国生活梗,比如有一个吐槽租房的,还有把 legal seafood 翻译成“法海大酒店”😆😆😆

drawing

拖延症

感觉这周除了这些丰富的活动以外一大主题是在对抗拖延症😂自从 PhD 的最后一篇文章的 review 返回来开始我就开始拖延,真的很讨厌搞 revision 啊……特别这回有五个reviewer,他们的comments都快比我们的文章长了,而且其中有一个还特别烦人…… 想到之前找工作的时候还在想回学术界待会儿也不错,现在感觉还是算了😂目前试图克服拖延的策略就是和合作的博后每周开个会,稍微鞭策我一下(不过好像目前作用也不大)。希望自己早日拿出勇气直面现实,拥抱现实,make effort to move forward~

书:《地下室手记》

今年继续发扬了冬天读点俄罗斯文学的传统~去年读的是陀陀的《罪与罚》,今年选了一本比较短的《地下室手记》,据说是他其他小说的前传,包含了以后小说的精髓。后记里巴赫金的一句评论感觉很好地概括了我目前读陀爷小说的感受:“谈到《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我们简直无话可说,他自己什么都清楚。”

不过还是尝试写一些东西吧。首先要声明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很困惑他想表达什么,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人,想法又多又乱,而且很多很矛盾的地方,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喜剧性😂直到看了译后记才觉得明白了在说啥哈哈哈~原来主题是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当然我觉得对这本书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的维度,不过个人还挺认同这个概括的)。

这本小说的题材是主人公独白式的,有一些像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本《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也没有姓名,是一个中年退休的八品文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意识太过丰富”,天天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退休后在一个地下室整整生活了二十年,几乎与世隔绝。他从小便命运坎坷,父母双方,寄居在亲戚家里,后来被送到寄宿学校,又被自己势利的同学欺负,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认同感的集体,感到孤独。他既憎恨这些对他冷嘲热讽的同学,而且觉得他们势利又愚蠢,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同但是不得,于是离群索居,表面一副高傲的样子。进入社会后一切则变得更糟。书中通过他的三件事进一步描写了他内心的身份焦虑。

第一件事是和一位军官的较量。在一家酒馆,因为他挡住了这位军官的路,军官抓住他的双肩把他挪走了。他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并打算复仇。因为他并不敢去真的决斗啥的,他复仇的想法是在涅瓦大街上撞一下这个军官,以此确认自己和军官是平等的😂 为了显得身份和军官平等,他不惜花费重金买好衣服。结果他每次和军官相遇都不敢撞上去,反倒赶快闪开让路。终于他决定放弃,结果这时却意外地撞了一下军官,不过因为军官块头更大,他自己被撞的更重😂但是他深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第二件事是参加一位同学的送别宴会。虽然主人公对自己的同学身怀怨恨,也看不上他们,但是有一回去了他的同学西莫诺夫家里,正逢他们在讨论送别另一位同学的事,他拼了命的想要参加。结果第二天,他的同学们故意改了时间,本想着可以让他离开,但是他坚决等到了开始,结果饭桌上的人都对他态度很差,满怀轻蔑。他非常想证明自己比他们更高尚,然后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话,导致同学全都不理他,他只好自己一个人在房间的另一边喝酒。餐后他的同学们要去妓院,也没邀请他,但是他不惜借钱也要去,结果到了发现同学早已转移。即使他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受到很大侮辱,结果第二天想到的第一件事写信向同学道歉,挽回自己的声誉。主人公的矛盾真的是显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他的同学们对他很不好,他很气愤,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无比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同,成为他们的一员。

第三件事是他和妓女丽莎的社交。他到了妓院之后,同学们都走了,不过碰到了妓女丽莎。在这种身份悬殊下,他发现自己终于“高人一等”,于是开始了长篇大论的说教,劝丽莎从良。之后他还把自己的地址给了丽莎,邀请她来。过了几天丽莎来了,结果正好撞到他在跟仆人阿波罗为了工钱的事情争吵(这个争吵也展现出他对自己身份的焦虑),颜面尽失。前几天他还是丽莎面前的“英雄”,此时变成穷困潦倒的可怜虫,他觉得被看到这种尴尬的局面受到了奇耻大辱,即使丽莎充满爱意的举动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译后记里说到这是因为他长久与世隔绝,缺乏身份认同,不知道自己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只好最后为了自己的安宁,独自一人躲在地下室里。

虽然主人公可能是有点极端了,但可以在他身上发现很多现实的影子~比如说他非常在乎自己同学怎么看自己的部分,就很容易联系到各种同学会的故事(虽然我自己没有太多的体验😂)。再比如他和丽莎的故事,让人想到很多爱情里的“较量”(比如一些《再见爱人》里的一些桥段😂)。看完这本书之后想更进一步了解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方面的理论。

纪录片/综艺

重看《局部第二季》

下下周打算去一趟纽约逛逛,于是重温了第二季的《局部》,是以大都会美术馆作为主题的。感觉自己几乎是在看一个新节目,大多数内容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印象最深的是陈丹青说“委拉斯凯兹”的声调哈哈哈哈哈),不过还是种草了很多作品,希望到时去大都会的时候可以看到!

重看《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

另外重看了大卫·霍克尼的这一部讲中国长卷画的纪录片~两年前看过这部,而且推荐给了老妈,我们都觉得讲得特别好。作为一个对中国长卷画一窍不通的人,这部纪录片绝对是提起了我的兴趣。很喜欢他说的西方绘画像从一扇窗户里往外看,但是中国卷轴画可以移步换景,没有框定的边界,观者可以自己选择边界。他对中西透视不同的分析也是非常清楚易懂,中国画的透视“千奇百怪”但一点不觉得违和,而且还扩展了观者的视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西方透视下只能“藏在后面的东西”。另外说透视居然还扯到了神学,说到西方的上帝 vanishing point 在无穷远处,和观者永远无法在一起,但是中国画的 vanishing point 到处都是,也就会和观者在一起,god is within us 的感觉😂😂😂后面还说到了 vanishing point 的发现(发明?)有效提高了大炮的精准性,后来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两辈后的乾隆南巡图就有了西方绘画的影子,虽然透视更“科学”了,人物仿佛也有了一点解剖学的影响,却显得僵硬死板了很多。

《再见爱人第二季》

最后这周还看完了两个综艺节目。一个是《再见爱人》的第二季。感觉第二季变得 drama 了很多,一度看到头疼😂 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吧,虽然我觉得主要还是满足了人类的八卦心理😂 感觉这一季主要是引导人们关注心理问题(诸如原生家庭问题啊,自尊自卑问题啊等等),但感觉节目里对于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可能只有李松蔚来的那期有一些方法论上的讨论。

《令人心动的 Offer 第四季》

这一季的令人心动的 offer 是建筑师,个人对这个职业还是挺感兴趣的~感觉小朋友们都很厉害,有很多很新奇的点子,而且很努力很用功,还很有热情,就感觉这就是青春呀~最后他们还真的落地了两个建筑感觉好酷~

播客

Hidden Brain - Happiness 2.0: The Path to Contentment

久违的听了 Hidden Brain,这期还挺有意思,提出的观点是如果我们很刻意地,努力地想去追求快乐,往往可能会失望而不会快乐。节目里面说的快乐主要是比较短期的那种,比如嘉宾举了个例子说自己精心准备孩子的生日派对,本来想的是孩子会超级开心,结果最后因为天气很差她就觉得很失败,即使她的孩子其实还是玩得挺开心的,但因为没有达到她之前的想象图景就觉得很不开心。我感觉这种观察还应该挺多人都有过,大概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另外我自己还挺惊讶的一个点是,嘉宾提到说如果你在一个开心的 experience 中问自己开不开心,问这个行为就会让人觉得没有那么开心😂 感觉和 self-judgement 也有一定联系(比如在打网球的时候一直在评价自己打得好不好往往会影响发挥)。

《Blow Your Mind - 人们试图发现讲故事的公式,但都找错了地方》

Blow Your Mind 好久没有更新了~这一期其实内容上不是说有多惊艳,发散性也比较强,但是听到熟悉的声音还是很开心~这一期介绍了一个很难看的电影 The Lightyear 😄 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这一部有好故事公式的电影这么难看哈哈哈哈。峰哥提到故事构造中有一个冲突的鄙视链,最简单的事人与自然的冲突,继而是人与他人的冲突,最高级的是人与自己的冲突,而这部电影全部包含了。虽然这些公式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执行他们可能是更为关键的问题,而这是目前还没有公式的问题。从这里他们又扯到了因为遗忘了过去的历史,现代人很难认识到一个电影,或一个发现在当时是有多么惊世骇俗,有多么影响深远,而且也感受不到做出这样的作品和发现有多么难,感觉这一点有一点类似“知识的诅咒”。对于这个问题简里里提到了弗洛伊德,虽然现在对他的批判有很多,但是不能否认他提出的观点对于当时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是一个飞跃。峰哥提到他最近非常惊叹微积分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还有电磁场是怎么被发现的,还提到一个人(没说是谁)会试图把自己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如果是自己怎么一步步地得到这些发现。感觉他们的这个观察很有道理,做人还是要谦虚一些哈哈哈哈~~~最后峰哥还推荐了一个动画片叫 Futurama,有点种草~

《路书 - 金相玉质:哈佛艺术博物馆》

去 Harvard Art Museums 之前我们还复习了一下《路书》的这一期播客~节目里主要介绍的是它的历史,相关的人物包括福格,兰登·华尔纳和温索普,虽然没有说太多里面的藏品,但也非常有趣~

Quote

As the night gets dark, let your worries fade. Sleep peacefully knowing you’ve done all you can do for today. (Roald Dahl)


这周的 weekly digest就到这里啦~大家这周都看了/听了/学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在评论里留言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