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艺术🤣,平原上的娜拉,还有些有的没的。

生活:起起伏伏的一周……

这周高开低走(好像这是股市术语?hhh),上周末把毕业答辩的时间定了,所以周一到周三感觉都还蛮有斗志~~

但是周四凌晨收到了最新投的一篇文章的拒信,无法阻挡的“悲伤逆流成河”😂,陷入self-loathing的循环,开始质疑自己PhD读的都是啥,一直到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好失败😂😂😂尝试了很多方法让自己心情好点,包括点了一大堆好吃的,尝试看书,看了很久的老友记,但最后还是要感谢朋友的耐心开导和对“黑暗”魔法师的包容,把我从恶性循环中拉了出来。一并还顺便处理了一下毕业论文带来的一些恐惧和压力。

周五和合作者一起聊了一下审稿意见,这回真的运气不是很好,三个审稿人中感觉只有一位搞懂了我们在干啥……有一位甚至连technical的东西都完全不懂还指手画脚,很让人生气。和同事交流一下也很有帮助,也许还是有机会的,慢慢来吧💪~

书: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其实读这本书是为了把我从读不下去书的泥沼中拯救出来(虽然后来因为拒信的事又发生了变化😳)~太可爱的一本书了哈哈哈哈~这位哲学教授是大名鼎鼎的“结构性拖延”的创始人,虽然书中的大多数内容之前都是在各处读到过的,但是这位教授轻松诙谐的幽默感太有感染力了,正如他说的,这本书是为了让拖延症患者feel better,而他也的确做到了~另外还种草了他co-found的一个哲学广播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年了!

稍微总结一下他提出的一些建议:

  • 结构性拖延:给自己多一些commitment,利用拖延心理来欺骗自己。把看起来有deadline其实又不是很重要的任务排在第一位,欺骗自己这个任务最重要,由于拖延就不会想去做,转而去做别的更重要的事情🤣

  • 克服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一种fantasy,要在接任务时做一个关于最终是一个less-than-perfect job的cost and benefits analysis
  • To-Do list:写下极其细分的to-do list,这样划掉的时候会有一种快感,增强信心。to-do list也应包含不该做什么,而且最好在前一晚写好。

  • Get rhythms:找一些让自己心情愉快充满动力的音乐,开启每一天早晨!(或者在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放上自己喜欢的音乐~)

  • 如何避免长时间网上冲浪:在知道有一个紧急的事情附近才允许自己网上冲浪(比如想去洗手间,快饿了要吃饭,马上有一个会议等等)

  • 不要使用拖延来告诉别人自己不受控制

  • 和非拖延症患者合作:他们不仅会“逼”你少拖延,而且他们可能在你做之前就把很多事情做完了(大雾哈哈哈哈哈哈),此处引用一下原文给大家感受一下他的幽默感~

So, if you have chosen your collaborators well, they—unable to resist—will likely have already started on many tasks by the time you are ready to plunge in. This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you will do less than your share. Make it your job to compliment your collaborators on the good work they are doing. Be sure they know you are aware of all that they accomplish while you are procrastinating. Use your skills as a structured procrastinator to do lots of relatively unimportant tasks that the nonprocrastinator might never get around to. Buy lunch. Play some music. Keep them happy.

文章:《平原上的娜拉》

这是一篇关于2002年一期《半边天》栏目中的一位采访对象刘小样的文章。我自己没有看过当年那期采访(估计那时看也看不懂lol),但这篇文章给人带来了非常复杂的情感,有惋惜,但又觉得没有立场惋惜;有感同身受,但又觉得说感同身受是傲慢的,所以大约是一种五味杂陈的震撼。

探索世界的原始冲动

第一个感动之处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探索世界的原始冲动。觉得平静的生活哪里是不对的,想到外面看一看,虽然这么说不是很好,但是感觉这样的冲动在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女性身上格外地让我感动。

理想与现实

刘小样有很多“出走”的尝试,先从到别人的田里干活开始,到县城上班,再到到江苏打工,每次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是失败的,是“眼高手低”,“自讨苦吃”。虽然追求一个结果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是小时候被教育的“要有远大的理想”呢?是什么时候既从别人的鼓励,也从自己的认同中消失的?

“病”了

多次“出走”的失败,也使刘小样本人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过去她是拒绝买心灵鸡汤的书籍的,但是现在的她有时候觉得自己病了,而且也开始看一些自助书籍。看到这里的我很难过,但是也非常真实。

传统和进步的矛盾

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刘小样的身上既有着进步的思想,又有传统的牵绊。养大儿女,做家务,照顾老人她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她的先生和家人都非常支持她,但是这种情感的牵绊也使得她无法做出直接甩手走人的选择。这不可避免的与她想“出走”产生矛盾,所以她的反叛不是彻底的,但同时这种矛盾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真实面对的。

她可能是所有人

文章中还多次起到了刘小样的分身,比如文章中提到张越在伦敦碰到的一位年轻女孩,她告诉张越自己受到刘小样的鼓舞,“努力学习,考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外企,又出国留学、结婚,现在在欧洲做纪录片导演”,这可能是刘小样的“另一种可能性”。但可能除了成功“突围”的可能性,另一种相似是刘小样不断的尝试和突破,用一生寻找答案的活法。

深感我的语言很匮乏,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而且大约每个人读的感受都不同吧~附上当年的采访片段

另外还想推荐一篇《人物》采访张越的文章,讲了很多《半边天》的故事,很惊讶当年有这么先进的节目!又有些唏嘘……《自由之路,〈半边天〉往事》

播客:《随机波动: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这期随机波动采访的是《平原上的娜拉》的作者安小庆。对于作者来说这个选题也是策划了很久的选题,费了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才找到了刘小样本人。这期节目里她和主播们聊了聊自己做这个选题的故事,还有她们对于这篇文章和刘小样的感受,很真诚,非常推荐配合上面的文章食用~~~

影视作品

《萤火之森》

在炎热的周末看了这部看起来蛮清凉的电影,清凉绿色的森林的确有消暑的心理作用。总体还蛮喜欢的~虽然结局有点虐……但故事的纯真很美好~另外感觉在疫情下对剧中“不可触碰”的设定大概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

下面剧透预警! 故事讲的是小女孩萤和一位“妖怪”银每年夏天见面,暗生情愫的故事。不过这位“妖怪”不可以被人类碰不然就会消失,所以他们之间一直都不能有肢体接触。这个设定给两个人物的关系增添了很多张力。最后结局蛮悲剧的,意外中银触碰到了人类就消失了,但在最后一刻莹和银终于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拥抱的机会……在疫情之下看这个电影大约有一些不同的感触,过去一年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没有什么机会近距离接触人类,所以大概是对这种无法触碰带来的一种隔阂和痛苦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超能猫头鹰》

获得了关于猫头鹰的很多知识!

  • 猫头鹰的夜视能力:眼睛占头骨的70%(人类只有5%)
  • 猫头鹰听力绝佳,可以用听力猎物,耳朵在头骨内,整个头骨呈现成卫星接收器功能,有的猫头鹰一边耳朵稍高可以衡量猎物的高度,在蛋中就可以应答父母的叫声
  • 猫头鹰头部可以转动270度
  • 他们飞行很高效,翅膀很大,振动次数少,飞行速度慢。而且飞行无声,翅膀有吸音功能,还可以原地竖直起飞。片中有一段猫头鹰会飞去赶走想吃她幼崽的狼的片段,真的是非常厉害!
  • 猫头鹰捕猎时先在猎物上方悬浮,看准之后用大约12倍的体重压猎物
  • 猫头鹰的一大弱点是翅膀不防雨,下雨了就不能动,小可怜🥺

唯一有点膈应的就是片中很大一部分是跟踪两只在人类照料下出生长大的猫头鹰,虽然他们看起来蛮健康的,但是还是更希望他们在大自然中。想到之前看B站鹰匠联盟里,他们救助猫头鹰都会很注意让他们和人类接触不要太多,而且要训练他们对人类警惕,不然他们如果回归自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受到坏人的侵害。但这部片子里,猫头鹰和人类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我有些困惑。

《76岁的执念:小泽征尔患食道癌的一年》

这部纪录片跟拍了小泽征尔76岁时和食道癌抗争的一年。虽然疾病对他的体力损耗很大,他还是尽力地恢复,尽力地指挥,在这一年里指挥了巴托克的大型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影片中有很多时刻都很让人心疼,手臂不如以前灵活了,站立一会就没有了力气,排练过程中会想吐,指挥完一场就立刻去了医院等等。但这样的情况下,他对音乐的要求丝毫不懈怠。虽然正式演出中错过了两场,但是第一场和最后一场小泽征尔的成功演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泪目啊。

Quote

在这个城里,学会三种语言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甚至还不能算是奢侈,而是一种不必要的累赘,好比第六个手指头一样。我们学会许多多余的东西。哪里话呢!我觉得无论怎样,这个沉闷无聊、死气沉沉的城市,都不可能不需要你们这样的人呢。在你们的一生中,渐渐地,你们不得不让步,隐没在那十万人当中,生活把你们压倒了,不过你们仍旧不会消失,你们不会不留下影响,你们死后,这样的人也许会出现六个,然是十二个,到最后,像你们这样的人就成了大多数。过上三百年,人间的生活就会不可思议的美好。人类需要这样的生活,要是这种生活现在还没有,人就必须预先体会它,期待他,渴望它,为它做准备。

我常常想,要是重新开始生活,而且是自觉地生活,那会是怎么样呢?但愿头一次的、已经过完的生活是所谓的草稿,而第二次的生活则是誊清稿!到那时候,我们每个人,我想,都会首先极力不重过老一套的生活,有花,有大量的阳光。

我要说: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啊!像你们这样的人目前在这个城里只有三个,可是在以后几代人中间就会多起来,而且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得合乎你们的愿望,大家都会像你们这样生活,然后你们也会衰老,比你们更好的人就会诞生。活着而又不知道仙鹤为什么会飞,孩子为什么生下来,天上为什么有星星,要么知道人为什么活着,要么一切都不值一谈,都无所谓。我们痛苦是为了什么?要是能够知道就好了。

生活下去。必须生活下去。将来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这些痛苦是为了什么,可是现在呢,必须生活下去。要是能够知道就好了!要是能够知道就好了。(《三姐妹》,契诃夫)


这周的weekly digest就到这里啦~大家这周都看了/听了/学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在评论里留言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