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s的Weekly Digest (2021.3.29-4.3)
一人暮らし👻
生活:一人暮らし&Lemon Bar
这周短暂独居,很久没有体验过啦。家里目前有点大😂还蛮不习惯的,但是很自由哈哈哈~另外买了个新桌子,把房间稍微重新布置了一下,换了个环境换了个心情!
另外这周第一次做了Lemon Bar!金黄的色泽,酸酸甜甜的口感真是太好啦,感觉带来了夏天的气息(虽然春天都还没完全来😂!就是糖真的好多,名副其实的能量炸弹~~
书:《你一生的故事》
应该是看《降临》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特德·姜,但那也是好几年前了。那部电影我挺喜欢的,虽然印象最深的点是七肢桶的语言是Mathematica画出来的(我这人点也是太奇怪了吧哈哈哈哈。后来又听过很多播客讲起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期《不丧》(在此表白好小气和乔老师,“带货”水平真的一流哈哈哈~)说起觉得他的作品是那种“哲学科幻”,关键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千古以来的哲学问题,一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由于这本书是短篇小说集,下面稍微写写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几篇吧~
《你一生的故事》
这就是《降临》的原版小说了,小说版感觉语言淡淡的,更有宿命论那种接受命运安排的感觉,而且没有电影里那种莫名其妙硬凹的政治情节……所以还蛮喜欢的。不过也是因为看过电影,所以失去了那种第一次发现“真相”的恍然大悟震惊不已的乐趣。
人有没有自由意志,还是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的讨论可能已经进行了千年,比如俄狄浦斯等神话故事在西方神话中也非常常见,基本都是为了抵抗一个“命运”试图改变策略,但是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魔爪的故事。这篇里作者用一种外星人的非线性语言来引入一种非线性因果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下有看到未来的能力。不管科学上是否可以成立,还是蛮有意思的。作者的重点大约也不在于存不存在这样一种语言,或是语言是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看见未来,而是在于想象如果一个人全然了解了自己的命运会作何选择。读完这篇最大的感受是,其实人类看不见未来是一种blessing,可以提供一种“我的选择matter”的“假象”(真假其实不清楚,以引号代替),提供一种掌控感(虽然可能也是虚幻的),让人生有一种盼头。不过这么想自然也是站在我们这种的认知层面上,如果我们的思考方式是七肢桶那样的,可能也完全不会这么看。
另外书里“科普”了一些语言学知识,比如提到人类的数学方程式,音乐舞蹈的标记符号就有点类似于七肢桶的文字,是曾经没有想过的角度。
《巴比伦塔》
这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写的是人类建巴比伦塔(应该就是圣经中的巴别塔)要敲开天堂的门。书中的主角是一个矿工,他和兄弟们被派要前往塔的最高处,凿开天堂的门。文中大部分都在非常细节的描述沿路的景象,比如先是越来越热然后越来越热(先是离太阳越来越近而后又越来越远),不同高度的塔在建造上的区别,种植的作物的不同等等;之后到达塔顶又是一通非常细节的描述工人们如何凿穿塔顶又要担心万一凿到天堂的水窖被大水淹没等等,正当我觉得有些无聊已经快看不下去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被大水淹没但是幸运生还,并且找到了天堂的通路!然后!天堂的样子就是地面!他就这样的回到了陆地!当下就被震撼到了!我想这篇小说说的是人类的自大吧,试图利用自己的力量冲破一切“边界”,但是这不一定是明智之事。
另外小说的后记有一段话说的也很好,“小说里的人物虔信宗教,但他们依靠的并不是祈祷,而是工程技术。小说中没有出现任何神衹,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纯粹的机械术语解说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所描写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并没有多大区别,尽管它在其他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于现在的世界。”感觉科学与技术的发明可能使人类越发的自大,越发缺乏敬畏之心,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人类科学之演变》
这一篇是Nature杂志的一篇commission,非常短,但是里面描述的场景很有意思。作者设想了未来出现了后人类,他们进行着自己的高端科研,推动非常快,而且人类基本无法理解,必须通过DNT(数字神经传输)才能得以一窥他们在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讨论了人类的科研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有的研究者离开了领域因为觉得不能再做原创性贡献了,而另一些转向了诠释学,试图向人类解释后人类的科研成果。
个人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而且读的时候我想到了现在很多的科普工作者。虽然现在不存在什么后人类,但是人类的知识之多已经使得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有时间去钻研懂得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了解科学一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普工作者,他们就是我们和前沿科学工作者之间的“翻译”。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这一篇也非常有意思,其实已经和科幻没有什么关系了,更像是宗教想象小说,探讨的问题大约可以概括为,真正信仰是什么样子的。设定是天使降临的时候非常“reckless”(这是根据我自己感觉总结的词lol),给一些人带来福音(治病),但给另一些人带来伤害(意外死亡,缺胳膊少腿等)。而我们的主人公尼尔挚爱的妻子莎拉在一次天使下凡中失去生命,尼尔之后陷入非常深的痛苦。他的妻子莎拉已经上了天堂,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和莎拉团聚。但是他自己从来不是虔诚的信徒,而这种状况是无法上天堂的,于是他就试图找各种手段使自己开始信仰上帝,但是怎么都说服不了自己。最后他选择了去追逐天使下凡的神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丝希望看到“天光”然后升入天堂。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确看到了“天光”,一瞬间了解到了信仰的全部内涵,但是他追逐天使下凡的“类自杀”行为使他下了地狱。但是这一次看到天光,使他获得了真正的信仰: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而他仍然爱着上帝。
我本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是这个故事中最后的surrender让我印象深刻,也许把这里的“上帝”换为“生命”也很有道理:真正的热爱生命可能是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无条件的热爱它并活下去。生命从来没有承诺过给我们公正,幸运,只有接受这一点才可以真正的热爱生活。
《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天风波纪实》
这一篇,太棒了!
首先探讨的问题就很有趣,是关于偏见/歧视的话题。不过和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不同,这里关注的是更为subtle的相貌歧视。不得不承认,相貌对于人的判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对于相貌的歧视比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更难以讨论,因为界定什么是美貌比界定性别和种族更难(性别和种族的界定其实已经有非常多争议)。
这篇小说的设定是现在有一个仪器:审美干扰镜,他可以阻断人们对于相貌的评判,从而有可能“消除”相貌歧视。现在在一个大学有一个提案,是要全校采用这种审美干扰镜,而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而他们都各有道理:有些人觉得这是消除相貌歧视的最佳手段,而有的人觉得美是人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刀切使人的生活不完整,有的人觉得审美干扰镜是在把人当作幼儿对待,是侮辱人,是不相信人可以正确的看待美丑等等等等。另外文中还有一位从小带着审美干扰镜长大的女孩,她在近期摘掉了审美干扰镜,分享了她的体验。
最后,这篇的文体也十分有趣,有点类似于论坛跟贴那种,各方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着自己的观点,回应对方的观点,很像现在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对于一个议题的争论。不过小说中的争论大约要理性得多……
小说的结局是这个法案没有通过,而且原因居然是“支持合乎伦理医药人民组织”发言人丽贝卡·博耶在一场反对审美干扰镜的演讲中使用了数字控制技术,使人们觉得她魅力四射,更容易被她调动起情绪,最后更容易被她说服,让人一下就想到了现今的广告,还有极具煽动性的文章等手段对人们观点的影响。
小说的后段提到一个idea很有意思,说到西方文化的两个根源,一是古希腊根源,是非常注重美的,二是基督教根源是非常注重灵的,而对审美干扰镜的辩论背后是灵魂和肉体的冲突。鄙人才疏学浅,我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从小就被教育心灵美更甚一筹,但感觉近年很多“颜值即正义”这样的话在网上很流行,感觉也是充满着很多矛盾吧。
我觉得这篇shed a light on一种通过技术解决偏见的图景,引人深思。人的“偏见”可能最初只是大脑的一条便捷通路,使我们更容易更快的做判断做决策,但是人类的文化不断发展,这种自然选择产生的feature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变成了bug。而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夹在自然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之间,不断做选择作斗争。
总结一下,特德·姜的“哲学科幻”名不虚传哈哈哈,非常喜欢。近些年越发觉得,虽然科技进步,世事不断变换,但是人类一直在问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改变,好像也并没有获得太多新的答案。技术的进步使得回答这些问题看似有了新的可能,但也许也没有。于我个人而言,从这种角度思考技术非常有意思,可以看到人类的局限性,也许可以使我们humble一点。
音乐:P.D.Q. Bach
这周跨了个愚人节,听了一些P.D.Q. Bach的音乐。P.D.Q. Bach是美国作曲家Peter Schickele创造的一个虚拟人物,人设是Bach二十个儿子里的第二十一个🤪个人其实还是蛮喜欢喜剧和古典音乐结合的,这里还得感谢Ching兄的介绍哈哈,有很多人是对音乐有非常好的掌握又有幽默感实在是高~分享一首P.D.Q. Bach的“Unbegun” Symphony~
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在看完《棉花》之后感觉对于劳动人民题材产生了非常强的兴趣,于是终于把这部去年很出名的纪录片看了。还是蛮震撼的,之前对于杀马特基本没有了解,只记得小时候好像网上流行过一段时间(?)。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杀马特的创始人是95年生的,大多数都是我的同龄人,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而且是农民工二代。影片中有很多采访对象都是十四岁左右的年纪就出来打工了(!之前根本不知道现在还有童工,而且这么小!唉),而在工厂的工作真的就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样非常机械,而且管的非常严,连去洗手间都要报备,另外还有人骗钱,还有黑心老板克扣工资等等……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找到了杀马特这个出口,在这里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可以释放生活的压力,也可以慰藉孤身一人在城市的孤独,听着他们的讲述真是屡次泪目😭印象中杀马特好像也是突然就消失了,看了这个片才知道当时有抵制运动,有很多人会故意抹黑杀马特,而且深入内部解散他们的群组,他们的空间不断不断被挤压,直至基本消失,而且还被全社会鄙视😞😞😞
比较喜欢这个片子的点是让杀马特参与者说出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很多片段都是杀马特们自己拍的,感觉这点有点像《故事FM》,就是让每个讲述者说出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已,都是切身的体会,真实的经验,没有那些宏大的概念,什么城乡关系啊,资本主义啊,异化啊,这些有时候只是完全没有亲身经验的人的一套话语系统吧。可能是最近对于那些空洞的讨论感觉有些厌烦吧,当事人的叙述要实在的多,也打动人的多。感觉自己的盲点太多太大了,打算再多看一些类似的题材。
最后分享一篇导演李一凡的访谈和他的一席演讲,很尊敬他的谦虚,耐心和温柔:
播客:《日谈公园:春暖花开日,搬家去露营!》
其实这期不是说质量多高或者获得了多少知识,只是因为嘉宾里有飞鱼秀的小飞!太久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了太开心了!!!这期说的是“奢华露营”😂,大概就是怎么让人舒服的露营,虽然我是对露营完全一窍不通,但是也听得津津有味,大概是小飞的魅力吧哈哈哈~里面还提到这种形式其实还和殖民历史有关😱小飞是那种很喜欢玩,但是玩得很深的人,飞鱼秀结束后他做的《飞买不可》这个节目也超级棒,去了世界各地各种vintage store~听这期节目想到了飞鱼秀陪伴的日子,愉悦的忧伤~
其他播客:
- 《八分:消费者抵制品牌的边界在哪里?》:这期道长带我们回顾了消费者抵制品牌和各种NGO是怎么出现的历史,非常educational,学到很多~
- 《衰仔日记:我的初恋,是一场成功的失败》:“湾仔之狼”马家辉老师出播客啦!这是我近期的快乐源泉,听到辉哥的声音就特别想笑~而且笑声之后还有点人生道理~
Quote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平均分布。(威廉·吉布森)
这周的weekly digest就到这里啦~大家这周都看了/听了/学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在评论里留言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