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月读书记录:《悉达多》,《素食者》,字体主题漫画
十一月都要过了才开始写十月的读书笔记😂十月看完了不少书,感觉终于又有了一些看书的节奏~其中《悉达多》和《素食者》是和 R 同学一起看的~从这个月开始我们每天晚上我们试图进行一个 1 小时的共读 session,然后一起讨论讨论,很开心,算是异地 quality time 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悉达多》
这是第二次读《悉达多》,契机是最近加入的一个读书会~上一次读应该是 2018 年在 Santa Fe Summer School,暑期学校强度太大了,读了读这本书让我平静下来不少哈哈哈~ 第二次读感觉好像跟没咋读过一样😂我真是天选不怕剧透人,因为自己都剧透不了自己哈哈哈哈😂
简要地概括一下情节吧,这本书里面黑塞虽然用的是悉达多的名字,也有一些和真的悉达多(即佛祖)类似的设定,比如他是婆罗门家的儿子,年幼时过着富裕的生活之类的,但是其实和佛祖的故事差距还是很大的。个人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吧。年轻时候的悉达多遵守着婆罗门教的习俗,但是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这样的生活少了点什么。这时候他的信仰可能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信」,给人的感觉是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做,那我也这么说这么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的说服。终于有一天,他告别了父亲,离开了自己富足的生活,成为了苦行僧,天天风餐露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意识到这也不是他能够达到开悟的道路。这时,乔达摩佛教顿悟之人被更多人所知(可以理解为真的佛祖吧,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定),悉达多和自己的朋友乔文达就一起去听他的教诲,乔文达立刻就决定加入乔达摩的僧团,但是悉达多认为跟随开悟之人并不是使自己开悟之道,虽然和乔达摩进行了一些对话,他还是决定踏上自己的道路。之后他决定去世俗生活体验一番,在渡过一条河之后,他来到了一个城市,和美女迦摩罗有了一段情(其实说实话也不好说他俩到底有没有感情,还是全是感官欲望……),成为了富商,生活锦衣玉食,还沾染上了赌博,过去苦行僧还有婆罗门的生活仿佛是上一世的梦。他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让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有一天他离开了迦摩罗,离开了这个城市。他来到了当初使他渡河的摆渡人身边,开始和他一起生活,从聆听河水中重新开始修炼。一段时间后他获得了很多新的感悟,但是这一切在迦摩罗带着他儿子的到来之后打破。和迦摩罗重聚之后不久迦摩罗就被毒蛇咬伤而死,于是悉达多自己带着儿子生活。悉达多希望自己的儿子学会享受他简单的生活,但是他儿子从小在富贵中长大,完全无法适应,而这使悉达多非常痛苦。一番挣扎之后他的儿子终于还是离家出走了,而悉达多也理解了当年离家时他父亲的感受。
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就是那种很难概括总结出一个什么「中心思想」的,所以下面就只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吧~都是一些比较零散的点~
- 在第一部分里,悉达多对婆罗门教是否能达到 atman 产生了怀疑,但又不知道什么道路,让我联想到很多现代人的困境,就是对现状很不满意,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对于中间他去世俗世界体验一番,个人觉得也挺有道理,认同一个东西不好是出于别人的言论还是自己的经验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东西可能只有体验了才知道(那有没有人让我体验一下暴富的感觉,让我感受一下金钱的不好?开玩笑啦hhhh
- 后面他痛苦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想法不一样那一段个人觉得还是蛮不错的,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看一看!弯路都是要走的,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修行🙏这是注定的轮回,就像年轻时悉达多离开自己的父亲走上不同的路一样。
- 和船夫一起倾听河水的部分个人还是挺喜欢的,个人理解的大概旨意是「存在即是好本身」(?河水奔涌本身即是意义所在(?只是个人理解
- 书中提到「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个人还是挺认同的,不过读的时候有时候就觉得:「所以我到底在读什么?🤣」也许黑塞是想塑造一种「体验」?也许他只是像维特根斯坦说的那样,把能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是不可说的?(我对维特根斯坦也不太了解,纯属瞎扯)这次再次重读这本书怀疑《悉达多》是不是某一种心灵旅程书的鼻祖,比如什么《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之类,感觉说的也是差不多意思……
- 「每个人都能施展法术。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很喜欢这句话~希望自己可以学会「思考、等待、斋戒」。
看完这本书产生的最大的兴趣其实是想对佛教多一些了解😂从图书馆里借了《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希望可以稍微摸到点儿门~
《素食者》
趁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度读完了这一本,选择是胡椒筒翻译的台版。记得好几年前大约是这本书再版,听了好些播客讲这本书,听着觉得还有点吓人似的,不过看的时候觉得好像没有特别吓人,虽然还是有一些蛮有『视觉』冲击力的片段的……
这本小说有三个章节,从不同的人物视角以及时间线来讲述一个家庭里的小女儿在决定不吃肉之后给这个家庭的冲击。
第一篇是从主人公英惠的丈夫(后来是前夫)的角度讲,里面也穿插了英惠做的梦。这一篇看着就挺令人生气的,大概就是这个丈夫娶她仅仅是觉得她很好控制,“足够普通”,而且擅长做肉,完全是把自己的妻子作为一个功能性的角色看待,从没有想过去了解他的妻子在想什么。妻子决定不吃肉之后,他主要的反应也不是关心妻子到底为什么不吃肉,而是为妻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照顾自己感到生气,而且觉得妻子这样自己很没有面子(比如在宴会里妻子说出了一些「奇怪」的话之类的,让他觉得难堪)。第一篇的高潮是大家都去英惠的姐姐仁惠家吃饭,庆祝乔迁之喜。席上她们的父亲逼着英惠吃肉,直到英惠彻底爆发割腕。最终英惠的丈夫选择了离开她。第一篇最后有一个很奇怪的情节是英惠赤身裸体坐在医院的广场上,手里握着一只鸟,鸟身上还有齿痕(疑似是她咬的?,个人没太明白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第一篇的时候,很长时间在困惑与英惠为什么「突然」不吃肉了,不过随着故事的慢慢展开,我们看到了英惠表面平静的生活下隐藏的种种暴力和伤痛。小时候一只狗伤了她,她的爸爸就用非常暴力残忍的方式杀死了那只狗,还逼姐妹俩吃狗肉拌饭;丈夫对她完全没有关心甚至还有暴力的态度;父亲在席间强逼着把肉塞到她嘴里的行为……英惠很孤独,没有人理解她,就算是非常关心她的姐姐也只是想把她拉回所谓的「正轨」上而已。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那说的是封建社会的「吃人」,但是现代社会何尝不在「吃人」?
第二篇是从仁惠的丈夫,也就是英惠的姐夫的视角书写。英惠的姐夫是一个「艺术家」,日常完全没看出来对自己的家庭有什么贡献😂好像也没有什么创作的激情。家里从经济来源到日常起居全是仁惠在料理,她不仅经营一家化妆品店越做越好,还要负责照顾他们的孩子。英惠的姐夫听说小姨子的臀部还有一块胎记之后,对英惠产生了扭曲的欲望,并最终通过在英惠和自己身上画植物彩绘和自己的小姨子发生了关系,最后被姐姐仁惠发现。一方面我对他这种利用英惠的做法感到十分的厌恶,但是另一种程度上也可以稍微理解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大约也是感到压抑和绝望,导致了最后他做出这样的行为。仁惠的丈夫经常创作的一个意向是飞翔的物体(比如鸟),本篇的最后在他的恶行被暴露之后他也试图「像一只鸟」一样跳楼,可能也是代表了一种对于现代社会的逃离吧。
第三篇是以姐姐的视角叙述。英惠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不仅是不吃肉了,已经是完全拒食了,觉得自己是一棵树,她倒立着,想象着自己像大树一样往地里扎根,觉得自己只需要阳光。她一天天的瘦下来,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精神病院里医生护士各种方法想强迫她吃饭,但是都遭到了她的反抗。虽然是仁惠亲手把自己的妹妹送进精神病院的,但是她有在努力想要理解妹妹。尤其在亲眼见到了自己丈夫的行径之后,她也很难假装自己的生活很体面,很幸福了。如果不是有儿子,有一份不得不负的责任,她可能也会想像英惠一样。她也想过自杀,但是想到儿子就又放弃了。她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荒谬,大家做着一些事情,假装生活都很好,下面却隐藏着各种暗流和压抑。但是和英惠不同,她不能(可能也主要是不愿意)去脱离这个社会。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她都是在试图主动地适应,让一切合理化,但这并不符合她内心真正所想。在意识到这些后,她理解了自己的妹妹,虽然知道妹妹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死亡,最终没有让医生强迫给她上食管。
个人觉得这一章是最 relatable 的吧,因为姐姐的生活最贴近我们普通人。有很多的不满,有很多的压抑,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还是有要这样活下去的责任,只能努力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些小小的出口,让自己稍微舒服一些。看了很多书评都认为这本书说的是在父权制之下女性是如何被慢慢吃掉的,我也认同这个说法,不过我总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在讨论女性在这个世界中被压抑,而是每个现代人都会经历的压抑和绝望,当然在父权制的压力之下,女性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压抑和绝望。英惠被认为是病人,但是真相也许是这整个社会才是真正的病人,只是大家都病了就觉得这才是正常的而已。大多数人就是随波逐流的过一生,跟随着社会的期望和「正常」,就像仁惠在最后一张里说的:
她突然覺得自己彷彿從未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這是事實,她從未真正的活過。有記憶以來,童年於她而言,不過是咬牙堅持過來的日子罷了。她確信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這種確信促使她從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她為人老實,任勞任怨,因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不知道為什麼,面對眼前頹廢的建築和雜亂無章的野草,她竟變成了一個從未活過的孩子。
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压抑,每个人都在蚕食别人,不把痛苦外露就是把痛苦咽下去。
What the Font
在图书馆的 graphical novel 区无意发现了这本,当时觉得「为什么日本人什么都可以二次元?!」😂 但是还是毅然决然的带回了家哈哈哈~很喜欢!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大概就是一个新晋设计师在各个西文字体的带领下了解字体的世界~每一个字体的角色设计都还蛮有趣的!比如说 Helvetica 是有一点那种富贵公子哥的感觉,Fette Fraktur 一看就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人物,Optima 是很有气质的小姐姐,Arial 是一个看起来不太有自信,尤其在 Helvetica 出现的时候就非常局促的小朋友(因为 Arial 是 基于 Helvetica 设计的)等等~在这些字体角色的带领下,又温习和学习了很多关于字体的历史和知识,没想到一个manga也可以整理读书笔记哈哈~
Adulthood is a Myth Gift!
在书店等朋友的时候飞快地翻完了这本,还挺有趣的~画风非常简洁明快,但是反映了很多现代人生活的问题~在书的最后有一篇介绍作者的艺术风格是如何成熟的 essay,可惜时间不够没来及看完,但是对比了同一幅漫画第一次画的样子和重制之后的样子,明显可以看出来她的风格更为自信了!非常 inspiring 呢~
下期预告
虽然不知道下期会什么时候发,但是最近又读完了好些书,特此预告一下~
已读完
- Consider the Turkey - Peter Singer: 一本关于动物伦理的书
- Other Rivers - Peter Hesseler: 何伟新书,感觉热度都过了吧hhh
- The City and Its Uncertain Walls - Haruki Murakami: 村上春树新作,图书馆偶尔看到就借了,有很多不喜欢的地方但是还是看完了的一本lol
希望读完
- 《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其实有点后悔看中文翻译版……
- Dubliners - James Joyce: 就差最后一篇了!但是一直有点不敢去读,因为希望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时间好好地细细地读一下~
希望开始读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林欣浩):《悉达多》引发的兴趣
- The Rest is Noise (Alex Ross):关于现代音乐的介绍~
- 《从大都到上都》(罗新):和 R 同学的共读 session 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