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s 的 Weekly Digest (2024.11.18-2024.11.24)
这周的文娱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去了两场音乐会,去看了 Benjamin Zander 的 interpretation class(力荐!),还去 MFA 看了新的展览~另外看完了两本书,听了不少播客和音乐~
生活
柏林爱乐团巡演波士顿站
周三晚上和 H 同学和 L 同学去听了柏林爱乐在波士顿的演出(感谢 H 同学打电话订票!电话恐惧星人真的是非常佩服!🙏)。曲目是布鲁克纳的 Symphony No.5~说实话一直不大 get 到布鲁克纳的,一直觉得好长好啰嗦😂可能只对他的 Symphony No.4 稍微熟悉一些~所以一开始没有抱非常大期待,但是远远超出预期!让我对布鲁克纳产生了一些兴趣~
演出当天基本上是满员,看来大家对柏林爱乐的演出是非常重视的哈哈哈~虽然也是在 Boston Symphony Hall,但是柏林爱乐的声音和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声音真的是很不一样,觉得非常神奇!本人才疏学浅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感觉上更清冽,很有层次感~而且多处地方都让我觉得很像管风琴的声音~布鲁克纳当过很久的教堂管风琴师,所以也许在作曲中会追求这样的音色吧~柏林爱乐团的演奏从头到尾都挺 engaging 的,即使是重复的段落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最后一个乐章的赋格听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哈~不过当天过得有点浑浑噩噩,心情不大好,而 Symphony No.5 整体的氛围是比较悲剧色彩的,所以可能也比较容易连接上 Wi-Fi🙈🤣 感慨一场现场真的是作曲家,演出者,观众,当天的各种因素的共同成就,真的是一期一会~而一场印象深刻的现场可能会打开很多扇门~
回家之后听了《响声》播客关于布鲁克纳 Symphony No.5 的一期节目,才知道布鲁克纳其实也「被纳粹」了😂希特勒特别喜欢 Symphony No.5 的第四乐章😂 这期播客还推荐了 Youtube 上一个关于第四乐章分析的视频,非常深入地讲了第四乐章中的 double fugue 是怎么写作的~
另外经 H 同学和 L 同学科普,有一首在足球赛场经常放的歌 Seven Nation Army 的 riff 是取自这首作品🤔
BSO
周四晚上又去了 Boston Symphony Hall,不过这次是 BSO 自己的演出哈哈哈~刚从亚洲巡演回来的指挥尼尔森斯看起来有些憔悴,而且真是瘦了好多……中场的时候我前面两个人都开始讨论他不会生病了啥的吧🙈 这场演出的曲目是两首莫扎特和一首现代作品~两首莫扎特分别是 Overture to 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 和 Symphony No.36, Linz,就是很莫扎特的两首曲子, cheerful spirit~
第三首是 Kevin Puts 的作品,叫做 The Brightness of Light,是交响乐团和一位女高音一位男中音的配置。女高音是当今最有名的女高音之一 Renée Fleming,男中音 Rod Gilfry。这个作品是基于 Georgia O’Keeffe 和她的丈夫 Alfred Stieglitz 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开始我有一点点抵触心理,因为觉得 Georgia O’Keeffe 最后其实比她丈夫多活了40年,在他去世之后她搬去了新墨西哥州,重获新生的感觉,创作了她非常著名的很多作品。而我之前对她丈夫的印象就是是一个摄影师和 curator,发现了 O’Keeffe 的才华并为她办展览,然后拍了很多她的照片,两个人的关系也有种种问题,所以为什么非要带上她的丈夫🙈
不过最后觉得这个作品还是很有趣的!它的创作基础是 O’Keeffe 和 Stieglitz 的书信,很多歌词都是直接从信里摘抄的,比如还有什么「今天我带女儿去新罕布什尔露营」(在和 O’Keeffe 结婚之前,Stieglitz 已经结婚23年 🙈)之类的,就有点喜感😂 虽然非常口语化,但是因为他俩的感情就是从这些书信开始的,所以觉得这样的安排也很不错,没有那么多夸张和修饰~另外这个演出还有配套 PPT 🤣,在演唱的时候背后还放着 O’Keeffe 的作品,Stieglitz 为她拍摄的照片,两人书信的照片,后面还有一些 O’Keeffe 在新墨西哥州的影像,一定程度上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当时在唱 O’Keeffe 说自己在新墨西哥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而 Stieglitz 非常痛苦自己的妻子远在天边,此时屏幕上放的画是 O’Keeffe 画的一幅夜空下的十字架(见下图右),还有点点繁星,屏幕把这幅画放到非常大,直到只有两颗星星在十字架的两边,就和 O’Keeffe 和 Stieglitz 的距离应和上了(也可能只是我自己瞎想)。能从书信中感受到两个人是有一点灵魂伴侣那种感觉的(虽然我是不信这个的,而且我也不是很明白为啥灵魂共振就非得做伴侣🤷♀️),讲述这个故事也是有点价值的吧~
对于音乐本身我印象不太深了,记得其中有一段叫做 violin,歌词唱的是 O’Keeffe 说自己拉小提琴拉的不好,此时乐团首席就在表演「拉得不好的小提琴」🤣不过这 「拉得不好的小提琴」听起来也有一些像西部牛仔大沙漠的感觉,就又很适合新墨西哥州的 setting,就很有趣,观众们都笑了~其他片段就不太记得了,个人觉得有些部分听起来有一些像 John Adams~不过总体上我还挺喜欢的,交响乐团,歌唱家还有 PPT 所有的元素都搭配得很好~
Benjamin Zander - Interpretations of Music: Lessons for Life
周六早上和同事赶了个大早来到了 BPL 看 Boston Philharmonic 的指挥 Benjamin Zander 的 interpretation class~我很久以前在 Youtube 上看过一些他的interpretation class 片段,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线下的就决定来现场体验一下~非常喜欢!甚至最后都还给整泪目了🥹🥹🥹
这次的公开课是大提琴主题,请了三个在 Youth Orchestra 的大提琴手,都是非常年轻的小朋友~第一位的曲目是英国作曲家 Elgar 著名的 Cello Concerto,小哥是 Youth Orchestra 的首席~ Zander 爷爷主要关注点在这首曲子的「英国气质」,说了很多 Elgar 作为一个英国人所追求的那种 noble,dignity 的感觉,连说带演的~另外 Zander 爷爷还说小哥一些比较困难的 passage 还是会低头很久看自己的弓,这样会传递一些焦虑。他希望小哥抬起头来,全身心的享受音乐,他多次强调小哥的技术没话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难倒他了,但是要自信自己的技术完全没有问题,这样才能把关注点放在音乐本身上~Zander 爷爷总体上是那种很 passion 的人,非常激动,演奏过程中小哥又低下了头,他就拽着小哥的头发让他不要低头,大家都笑了哈哈哈~但就这么些看起来很「虚」的建议真的让小哥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超级神奇~此外还学到了大提琴上即使是同一个音,在不同的弦上拉的音色有很大不一样,好有趣~
第二位小哥表演的是 Dvorak 的 Cello Concerto~印象比较深的是 Zander 爷爷说很多音乐是 “built in three”,一种是 “I, You, We”,还有一种是 “One, Two Three”,具体我不是很理解,不过 Zander 爷爷指出来了这首里面的一些 “I, You, We” 的部分,让小哥拉的更 distinct 一些,而且有一些递进关系(?Zander 爷爷还说 Dvorak 当时刚搬来美国,虽然新生活充满期待,但他也非常想家,希望小哥能传递出这样的情绪~另外在最后一个非常优美的旋律那里,Zander 指出一般大家都不会完全按照谱面标记来表演,可能是为了更加 expressive,但是 Zander 建议小哥尝试一下完全按照谱面标记来演出,来体会为什么作曲家当时要这样写~小哥尝试之后感觉这个 interpretation 的确和之前的感受非常不一样~
第三位小哥表演的是 Haydn 的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这位小哥略微有些『苦大仇深』🙈,Zander 爷爷就花了很长时间来开导他😂 首先他说 Haydn 的年代的音乐追求的是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所以他苦大仇深的演奏和表情可能不是很合适。他说他非常理解现在社会所有人都压力很大,很焦虑,这个社会充斥着对人的评价,对人的要求,人和人之间的竞争,这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害怕的状况中。他也说到了小哥也是处在找工作的状况,所以不免会有很多焦虑,但他认为音乐最终的目的是要超越这些,给人们抚慰人心的力量,让人们想起除了这些焦虑、压力,还有生活的、世界的、人性的美好😢 他还说我们都要学会放松,这对于任何艺术形式的表达都非常重要~最后他还建议小哥要练习 being cheerful,“最好一天练上个四五小时”哈哈哈哈~感觉课进行到这里真的是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些曲子本身了,怪不得这个课的副标题叫做 Lessons for Life (人生的课),真的是好感动~~~🥹🥹🥹
今年貌似十二月还有一场,准备到时候有机会的话继续参加!
MFA:Georgia O‘Keefe and Henry Moore
听完 Benjamin Zander 的 interpretation class 去了 MFA 的 Georgia O’Keeffe and Henry Moore 展览~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么多 Georgia O’Keeffe 的活动啊哈哈~ 其实这个展览我之前在 Montreal 看过,但是再去看感觉自己跟之前没看过一样啊……除了两个人的 Studio 还原以外,感觉好多都没有任何印象😂 回来之后看了一下这个展览是 San Diego Museum of Art 办的,巡回先去了 Albuquerque,然后去了 Montreal,现在来了波士顿~
这个展览最有意思的是把这两位很少被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联系了起来~两人人生线的交集其实非常有限,大约只有他们是同一年去世的(1986年),并同年在 MoMA 举办了个人展览~艺术方面两个人的共性更多,比如他们两个人都很喜欢收集骨头,并把他们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两个人也都非常关注 negative space等等~MFA 这次的展览和 Montreal 有一个差别就是多了一个厅展示两个人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发现一些相似之处~最惊喜的是才知道 Alexander Calder 和 Georgia O’keeffe 是好朋友,还送了她一个她的姓氏首字母的 OK 胸针,O’keeffe 经常戴着它~
展览结束还给大家总结了在 New England 其他地方哪里有二位的作品,发现了好多之前都不知道的博物馆呢~有机会可以去寻访一番~
书
这周看完了两本书~但都还没有时间整理读书笔记,就先写一些比较概括的评价吧~
Other Rivers by Peter Hessler
何伟的新书!终于读了,感觉热度已经过去了哈哈哈~还挺喜欢的,而且我最意外的是其实从何伟 outsider 的叙述里我居然意识到了我长大过程中环境的压抑?!有一点理解了为什么自己胆小,能忍,之前都是不大自知的……感觉对自己的了解也多了一层呢~这本书里还有一大特色是把《江城》里的学生们和19-20年四川大学的学生们进行对比~何伟这么多年和《江城》里的学生们保持联系真的是不容易,从他们的书信中时代的巨变不再是那些宏大的词,而是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联系了起来。书里还收录了何伟在四川大学教的 nonfiction 写作课上学生们写的很多作品片段,也可以感受到现在的小朋友们的的想法,有些还非常 inspiring~
The City and Its Uncertain Walls by Haruki Murakami(《小城和不确定的墙》村上春树)
逛书店的时候被 H 同学科普了村上的新书,结果转天就在图书馆看到了~可能因为比较火,属于 lucky day collection,不可以 hold,不可以 renew,只能借 14 天。都是 lucky day collection 了,我这不得 lucky 一下?🍀虽然本人一直没有很喜欢村上春树但还是借回了家~
借回家居然五天就看完了😂 其实前半部分我是有点捏着鼻子看的,因为一上来就是小年轻谈恋爱,里面还经常描述对 16岁少女的身体的幻想……可能因为我不是男的,我真的get不到,而且有的地方会觉得挺恶心的……尤其想到村上春树今年都75了,为什么还在写青春期少男少女谈恋爱?为什么还在写男的到了四五十岁了还在怀念初恋?感觉一点成长都没有……甚至觉得这把年纪了还在描述16岁少女有恋童癖嫌疑……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觉得没有这些情节完全不影响这个故事啊……当然我不是男的,所以我真的看不出来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但我这个人绝对是受虐倾向,虽然前面捏着鼻子看,但是还是坚持看了下去,好在中间和后面就比较有意思了~引入了 Mr. Koyasu 和 Yellow Submarine Boy 之后觉得这个主角终于有了一些成长,不再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了,眼光开始往外看了,能看到别人了……小说中对于那个神秘的城市的设计也很有意思,那个城市的钟没有指针,也就是象征着在那里时间失去了意义,没有 accumulation,虽然也看似没有什么痛苦,但是这真的是好的吗?城市里的墙叫做不确定的墙,我理解好像暗示这个墙是可以根据人的想法变化的,其实是虚幻的,好像意思是很多的困难、限制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意识塑造出来的幻象~还有一个意向是人和影子的关系,依稀记得有一个很著名的童话故事好像就是一个人跟自己的影子分离之类的,所以怀疑有可能灵感来自这里?从人和影子引申出了对于自我的探讨,什么是「真的自我」之类的,也还蛮有趣的~
后来看了关于这本书的一些介绍,好像这一本书是扩写自村上很年轻的时候发表过的一个中篇。他一直想要重写这个故事,年轻时候也尝试过一次,但是最后改写成了《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在疫情这几年才终于再次重写这个故事,写成了这本书~所以看到很多人说书里非常多的设定和描述都和《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非常相似(然而我没有看过那本所以我不知道哈哈哈~)。在后记里,村上春树说:
As Jorge Luis Borges put it, there are basically a limited number of stories one writer can seriously relate in his lifetime. All we do - I think it’s fair to say - is to take that limited palette of motifs, change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as we go, and rewrite them in all sorts of ways.
这也是我第一次阅读英文版的村上春树。中文圈讨论村上春树有一个显学就是骂林少华的翻译嘛,但是读完英文版我觉得可能我之前不喜欢的一些点很有可能不是翻译问题😂就是村上春树自己的问题😂虽然刨去前面的恋爱桥段还算是喜欢这个故事,但是我觉得离诺贝尔奖还是差太远了…………
播客
《故事FM - E823.斯坦福罗博士风波:双方当事人对「性骚扰」的指控、回应与争议》
这一期节目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三位女生讲述自己遭遇「罗博士」感情欺骗还有性侵犯的经历,第二部分是这个男的的回应和「道歉」。其中一位女生 Chris 被这个罗博士(真名应该是罗勉)性骚扰性侵犯,最后不仅没有获得正义的伸张,反而因为自己和男友过去打了罗博士,被送进了监狱?!😮💨真的是气死我了……第二部分我就更气了,这个男的的话听得真让人生理上想吐🤮说什么忏悔自己感情欺骗,说什么自己不会爱别人云云之类,还不如就说自己坏。。。针对性侵犯一口咬死,还说了一些和当年事实不符的内容,还说是女生记忆错乱……唉……长太息以掩涕兮!
不过这期播客可能还是比较 trigger 的,谨慎收听。
《得意忘形 - No.66:回到生活》
年更节目居然更新了~听到熟悉的声音很开心~这一期后面聊得也不错,「头脑无法解决头脑创造出来的问题
」感觉很有道理~
《史蒂夫说 - 攻击性是种子对破土而出的渴望》
很久没有听《史蒂夫说》了(当年还叫 Steve 说😂),最近重新订阅回来纯粹是为了催眠(谁让道长《八分半》又请假了呐?!),结果这一期意外的不错~这一期里面说到了人的攻击性的重要性,攻击性并不是和暴力划等号的,我理解可能是一种生命力(是不是和尼采的 Will to Power也能扯上?)。所以如果想在生活中做成事,有行动力,就需要拥有这样的攻击性。然而中国的教育从小就是希望人要乖,听话,是压抑这种攻击性的,让人活得越来越紧缩。然而如果没有出口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就会转向自己🥲(躺枪)。感觉很受启发,而且和何伟的 Other Rivers 还连上了~
The Rest is History - America in ‘68 系列
这个美国1968年系列真的太棒了……这个系列一共有六期节目(我还没有听最后一期),分别是 Nightmare in Vietnam(越战噩梦),The Assassin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刺杀马丁·路德·金),The Killing of Robert Kennedy(刺杀罗伯特·肯尼迪),George Wallce, The First Donald Trump(乔治·华莱士,第一个唐纳德·特朗普),The Chicago Riots(芝加哥动乱)和 Nixon’s Great Comeback(尼克松的回归)。从这六期节目里可以一窥美国六十年代的社会氛围。长了非常多知识!比如说,美国六十年代有四个重大的刺杀事件,分别是刺杀JFK,刺杀Malcolm X,刺杀马丁路德金还有刺杀罗伯特·肯尼迪(JFK的弟弟)。还第一次知道 George Wallace,虽然当年输了,但是当时就有人预测美国未来会有一个 super Wallace… Trump这不就应验了🫠对芝加哥68年的动乱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前只看过《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期播客补齐了更多的背景知识。不过 The Rest is History 这个播客干货太多,感觉必须认真听才 do justice to it 所以可能略微有一些收听负担,但是还是非常推荐!
音乐
秋天天冷了,就很想听一些很 chill,nostalgia 的音乐~
因为这周很多 Georgia O’keeffe 主题,就想起了18年去 Santa Fe 暑期学校那个夏天,回看当时的博客想起了当时去看的一场音乐会,是一个叫做 Dirty Projectors 的乐队~发现他们还上过 Tiny Desk,是蛮适合秋冬天的音乐哩!
然后就被推了 Norah Jones 的 Tiny Desk~也是好久没听她了,发现她还出了新专辑呢!Norah Jones绝对是最适合秋冬天的歌手之一!一听她的歌就觉得坐在壁炉边裹在毯子里,舒舒服服的~
这周还久违的下了雨~新英格兰地区这个秋天非常干旱,都有山火了,所以这场雨真的是非常重要!十一月下雨要听什么呢,那必须是 November Rain 啦!这次还了解了一下这个歌背后的八卦,原来说的是枪炮与玫瑰主唱 Axl Rose 和前妻 Erin Everly 的感情……
最近又开始听《爵士春秋》这个广播节目了~最新一期是以 dream 为主题的,里面就有那首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的多喜爱床上用品广告用曲 All I Wanna Do is Dream~唱这首歌的是 Everly Brothers,我就在想不会这个 Everly Brothers 跟 Erin Everly 有关系吧……结果一看嘿还真有关系!Everly Brothers 里的 Don Everly 是 Erin 的爸爸……扯远了,总之也是很适合秋天的一首歌曲~仔细阅读了歌词,觉得写得还挺温暖的呢~
When I want you in my arms
When I want you and all your charms
Whenever I want you,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dream, dream,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