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s的Weekly Digest (2021.10.25-10.31)
再见十月👋
生活:再见十月
十月的最后一周以下了一周雨作为结束🌧️🌧️🌧️周中一个很长时间没见的大学同学来波士顿玩,结果正好遇上暴风雨,不过一起吃了个饭很开心!
周日天气终于放晴,恰逢万圣节,于是出门散步打算欣赏欣赏左邻右舍的万圣节装饰。可惜左邻右舍大约不太有心情过节,只看到零星几个装饰,不过还是很有趣~虽然没太看到好玩的装饰,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秋意很浓,一个星期没怎么出门的我感觉被充了电~
回到家里,下午居然在窗口看到了彩虹!而且是双彩虹,又大又清楚~真是属实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了哈哈哈哈~
纪录片:二次大战全彩实录 (World War II in Colour)
很不错的片子,不过他是每一期讲一个主题或者事件,所以时间线上会比较乱,而且讲述的事件还是主要是以欧洲战场为主的,所以可能有点bias以及可能不大利于对总体的理解。不过对我这个文盲来说被科普了很多细节,也对诸如敦刻尔克大撤退,袭击珍珠港,诺曼底登陆等等之前只对我是一些词语的东西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不错。最大的感触就是战争实在太可怕了,宏观叙述的时候都被简化成了战役,谋略,技术,胜利等等,但实际上背后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片中最让人触动的还是那些非常可怕的一个个受害者的画面,还有对退役军人和幸存者的采访。真希望人类可以吸取教训…但又觉得不太抱有希望…
电影:《黑客帝国》
今年十二月黑客帝国第四部要出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看了第一部(主要是因为胆小一直不敢看😂不过最近一直在看青蛙刀圣每周更新的黑客帝国解说,蛮精彩的~大概也是因为看过解说的关系,所以看正片已经有了很多预设,大约也少了很多惊喜,但还是蛮喜欢的~尤其是喜欢里面有一些“禅宗”的idea,很有意思~打算把下面两部也看一看~
番剧:《星际牛仔》
终于看完了这部从八月就开始看的番剧lol之前听过太多朋友对这部剧极高的评价,但我好像始终没有连上它的wifi,以至于花了这么久才看完😳故事讲的大概就是宇宙赏金猎人各种抓坏蛋然后路上遇到的故事,外加一步步揭露他们每个人的过去和各自的伤痛。整体上他们的关系是那种互相都默契的闭口不问对方的事情那种,但我就觉得有点无法理解😂坦诚一点不好嘛~按照朋友的话说,我可能是看得太代入了,代入了太多现实中个人的喜好哈哈哈哈哈哈🤣🤣🤣虽然不是那么喜欢这部剧,但也不后悔看了它~而且它的配乐是真的很棒!
视频:《年轻人的音乐会》 20, 21集
第二十期:The Sound of a Hall
这一期伯恩斯坦介绍了音乐厅声学,即一个好的音乐厅应该有的声学素质,并用案例来演示。提到的声学特点包括了reverberation混响效果(大概就是余音绕梁的感觉), intimacy亲近感(观众听到的音乐应该感觉是在身边,使用了Aaron Copland的The Little Horses作为案例), clearness清晰度(即是否可以听清楚各个乐器的声音,使用了Vivaldi的Concerto for Four Violins作为案例), blending and texture(即各个乐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的声音怎么样,使用了一首非常有趣的Wlaton的Facade Tango作为案例)和dynamic range(即能否在不同的音量下都具有很好的声学效果,使用了Tchaikovsky的Overture 1812作为案例)。
这期节目播出的一年前,纽约爱乐乐团刚搬到林肯中心的Fisher Hall(现更名为David Geffen Hall),首演的声学效果非常不好,而且讽刺的是这个音乐厅是以科学的声学设计闻名😳经过了很多的声学调整之后才好了很多。不过查了一下,在这期播出之后,这个音乐厅还进行了非常非常多次的调整,而且在2019年又公布了一个改进计划😳1974年New York Times上刊登的Schonberg的The Curse of Fisher Hall’s Acoustics可能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十一期:What is Melody
这一期讨论的是什么是旋律这个问题。旋律自然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根据旋律就是一串在时间轴上的音符的定义,大概音乐是不可能没有旋律的。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会说:“这首歌旋律性不是那么强”之类的话。伯恩斯坦说,这是因为旋律有很多类型,它可以是tune(曲调),theme(主题),motive(动机),它可以出现在高声部,内声部,低声部,它可以有复杂的counterpoint使人难以分辨等等,而很多时候人们说的“没有旋律性”可能只是局限于曲调,高声部中。然而在交响乐中,正如他之前提到的,development(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元素,因此我们熟悉的tune在交响乐中不太常见,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很难再发展下去。伯恩斯坦总结道,其实对于旋律性的判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耳朵期待的是什么(也就是taste),他举例道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没有体会到Bach的Italian Concerto第二乐章中绵绵不绝的melody的美,因为他当时觉得有重复的更具有旋律性,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对音乐更深刻的理解,他现在更能appreciate那段旋律的美了。之后,他还引申到,和我们自身taste的develop相同,历史上大家认为不具有“旋律性”的作品在现在看来可能也成为很有旋律性的代表了。总体来说这期蛮精彩的,一如既往的举了很多例子,还提到了一个很常见的melody的模式1-2-3,大概就是1是一个idea,2是对1这个idea的稍微有一点变化的重复,然后3起飞,还蛮有趣的哈哈哈~
视频:The failed utopia of the creative class.
最后分享Alice的新视频,讨论的是creative class,是一个经济学家Richard Florida提出的概念,大概就是他把依靠“创造力”创造价值的人定义成了一个class,然后说后工业时代的地区主要是依靠这个阶级来创造价值,另外还提了很多诸如如何让城市更吸引这个阶级的人之类的东西。这个视频里Alice抨击了这个概念,讨论了到底什么是创造性,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难说自己是哪个阶级等等问题,还蛮长见识的~感觉我讲的不太好,还是推荐观看视频!
Quote
You become what you give your attention to. If you yourself don’t choose what thoughts and images you expose yourself to, someone else will .. and their motives may not be the highest. (Epictetus)
这周的weekly digest就到这里啦~大家这周都看了/听了/学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在评论里留言一起交流吧~